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專題

港聞

另類「藥神」——救命藥為何會違規進入內地?

  • 新報人
  • 記者:柯 慕蓉編輯:柯 慕蓉
  • 2025-07-16

香港藥物批發商疑以不正規渠道向內地出口癌症藥物 ,在法律與人道之間,監管問題陷入了兩難困境。 「直接付款就可以了」 ;記者假扮顧客向香港沙田藥業(化名)詢問癌症藥物購藥流程時,該公司微信客服如此回答。 由於內地與香港的藥物註冊流程不同,部分癌症新藥在內地註冊需時遠超香港,許多內地癌症患者選擇從香港藥物公司購藥,而香港持牌批發商香港沙田藥業長期從事這一業務。 癌症藥物通常價格不菲,記者諮詢標價52000元人民幣一盒的抗癌藥物卡博替尼,售賣流程卻如兒戲——添加微信客服,直接付款,藥物即可發貨。然而,內地未註冊、屬處方藥的癌症新藥 ,為何能繞過海關檢查落入患者手中?藥物公司出口藥物疑在境外入境時未經 …

財經

夾公仔機店逆市擴張成行成市 行內人拆解遊戲設置生存之道各不同

  • 新報人
  • 記者:張 浩楊編輯:張 浩楊
  • 2025-07-15

近年夾公仔店如雨後春筍般在香港各處出現,由街坊商場至核心地段,甚至昔日珠寶金行集中地——栢麗購物大道,都能找到夾公仔機的身影。記者訪問了多個業內人士,他們透露夾公仔機「台主」的收入十分波動,一台機有時可以月入過萬,有時卻要虧損。由於競爭激烈,不少「台主」大增遊戲難度,有「台主」只放了2000元獎品,但是該機被投了7000元仍沒有人成功夾出任何獎品。有學者相信,當商舖租金開始反彈上升,夾公仔機的熱潮就會冷卻。 夾公仔店進佔全港 栢麗購物大道有三間 栢麗購物大道昔日是珠寶金行、名店林立,鄰近維港、尖沙咀鐘樓等地標,以及位於尖沙咀地鐵站附近,曾吸引不少觀光客購物。不過自新冠疫情之後,栢麗購物大道也跟 …

專題

可殺菌?可抗衰老? 自然療法產品效用成疑

  • 新報人
  • 記者:張家杰、盧泳蓓編輯:邵子峰
  • 2025-07-14

除了傳統的中西醫,市面上也出現了各種「自然療法」,例如接地氣、量子身心靈、色光穴位等,部份提供療法的機構聲稱能用各種儀器檢測和診斷身體狀況,同時又售賣宣稱能改善健康的產品。 《新報人》發現一間名為「國際自然療法學院」的機構提供的產品聲稱可以抗衰老、取代抗生素,然而對消費者來說,到底如何可以確認這些產品的效用和安全性? 抗衰老手錶   聲稱可改善健康狀況 「國際自然療法學院」不時舉辦講座,記者以參加者身份參與了一個名為「抗老神器創業講座」的活動,由院長吳振民擔任講師,並在講座中介紹他研發的「細胞抗衰儀」手錶。他在社交平台上聲稱,「無需打針食藥,只需戴手錶,輕鬆清血排毒抗衰老。」 吳振民解釋,只要 …

專題

實測康文署體脂機 不同區身體年齡差10歲 康文署:未收過結果不合理投訴

  • 新報人
  • 記者:張美欣、陳巧恩編輯:符文詩、陳穎欣
  • 2025-07-11

康文署去年起陸續在體育館設體脂機,現時18區都有一部,方便市民監察自己體質,體脂機在網上引起不少討論,有市民質疑數據不準確,不同區的體脂機測量結果有差距。《新報人》記者去到10區實測,亦都發現不同區體脂機量度同一人的身體年齡可以相差10歲,軀幹脂肪差5公斤,學者說差距未必一定與機器有關。另外,市民又反映體脂機經常壞。康文署解釋體脂機非常受歡迎,使用率高致失靈。 記者實測數據差距大 有市民兩次測試差8歲  康文署自2024年起推行「自我體質測試站」計劃,分階段在轄下體育館設體脂機。計劃首階段於8間體育館試行;2025年再新增10部體脂機,將計劃擴展至全港18區。不過有有市民曾在社交媒體投訴在使用 …

港聞

賭外圍疫後年輕玩家增 外圍經營者轉策略吸客

  • 新報人
  • 記者:伍思平編輯:伍思平
  • 2025-06-25

「你贏起上黎會覺得啲錢好容易黎,例如我比你一千(優惠籌碼),你贏到一萬,係唔會識得收手。」,外圍莊家范生(化名)直言現時不少年輕人都賭到失去理智,甚至贏七十萬都不會「收手」。他更指出近年非法賭博有年輕化趨勢,預計25歲以下的玩家較疫情前升幅高達一倍。 隨著資訊科技普及,越來越多年輕人接觸到外圍賭博,過往賭波、賭馬比較盛行,但現時有不少人接觸一些非法網上賭博,如百家樂、線上賭場、足球以外的體育比賽等。有戒賭中心主任指,近年外圍的包裝和宣傳手法層出不窮,玩家年齡亦明顯下降。 外圍賭博易上癮 玩家:每日花十小時研究 21歲的Matthew(化名)接觸外圍賭博約兩年時間,她向記者展示自己常用的一個平台 …

專題

從賭海絕處逢生 放數佬由不斷借貸到踏上戒賭之路

  • 新報人
  • 記者:伍思平編輯:伍思平
  • 2025-06-25

「一秒鐘幾十萬上落」可以於一個賭徒身上應用得淋漓盡,年約三十多的Joe(化名)經歷過起起伏伏的人生,為了賺錢,他試過從事遊艇化妝師、財務公司、更憑藉俊俏的外貌於私竇場地擔任陪酒員。然而,所賺到到大部分金錢最終全部都流入賭場、外圍及財務公司手中,高峰時他試過一個月賺50萬,但亦都試過負債80萬,甚至經歷過家中被淋紅油、貼街招,與家人、老婆關係變差。經歷種種壓抑和心理負擔後,渴望有人可以從賭海裏挽救自己的他,把內心的掙扎轉化成千字文,並發到戒賭中心,這也是該中心第一位「千字文」求助者。 現時成功戒賭的Joe正於髮型屋工作,,過著簡單卻踏實的生活。戒賭後的他,採用「中學生零用錢」模式管理開支,他會每 …

港聞

「硬銷」中的美容服務 冷靜期的「期」待如「霧」

  • 新報人
  • 記者:雷 家寶編輯:雷 家寶
  • 2025-06-18

美容服務包羅萬有,範圍覆蓋全身,市民選擇美容服務時,除了考慮價格,還會考慮銷售手法和服務質素,美容院硬銷變成消費者篩選美容院的一個指標。 在2019年,商經局因涉及美容院和健身中心銷售手法的投訴持續湧現,而建議以法定冷靜期規管美容和健身服務合約,目的為打擊不良營商手法,包括消費者被商戶威嚇,不情願或受屈地訂立合約購買大額涉及預繳的服務,不過當時遭到美容業界反對。有市民對硬銷帶來的壓力感到反感,亦有市民在面對硬銷時感到無助,根據消委會數據,在過去六年接獲共9000多宗關於美容行業的投訴,當中銷售手法和服務質素的投訴分別比2019年多31.8%和52.8%,在距離設立法定冷靜期的公眾諮詢六年內,所 …

專題

地震傳言令港訪日遊學團減 旅客稱提早出行避7月

  • 新報人
  • 記者:林凱悠、陳卓文編輯:林凱悠、陳卓文
  • 2025-06-15

日本政府地震調查委員會今年提出,未來30年南海海槽將發生大地震的機率增至八成,加上著名漫畫《我所看見的未來》預言今年7月初將發生大地震,香港傳媒加上社交平台熱議下,香港人揀選旅行地點多了一個考慮。 《新報人》記者走訪東京及大阪的熱門旅遊景點,有帶日本團的導遊直言受傳言打擊,香港到日本的遊學團數量大打折扣。當地商戶就稱生意暫時未有受太大影響,數字顯示今年4月香港旅客訪日人數更比去年同期多。 地震傳言聚焦今年七月 本港傳媒大肆報道惹爭議 日本地震調查委員會早前重新估算未來30年內南海海槽發生大地震的機率,機率由2018年所提出的70%-80%提升至80%的水平,地震發生的機率會隨著時間增加。 與此 …

港聞

「請槍」歪風|名校「槍手」孰真孰假? 有網店聘東非寫手

  • 新報人
  • 記者:戴慧豐編輯:戴慧豐
  • 2025-06-14

近年,有「槍手集團」於社交平台 Threads 上高調拉客惹議,代做代考爭議再度浮現。「請槍」服務收費動輒過百甚至逾千,仍有價有市。不少網店宣稱團隊由名校生組成,惟槍手身份不明,有店主更以低價聘用非洲寫手。有學生反映功課質素參差,請槍隨時「得不償失」。   請槍服務「唾手可得」 宣稱由名校生代做 「搵我哋咪得囉」、「搵我哋咪唔使煩」、「搵我哋做晒啲功課就冇壓力」...... 社交平台Threads上有關學業,甚至與之無關的帖文下,幾乎都可以見到網店homework_angel_hk的留言。網店聲稱由多名本地大學學士、碩士生和外國大學畢業生組成,可高質素完成文理商科等14個學科的功課, …

港聞

文字輔導是「字」癒心靈 還是徒添隔膜?

  • 新報人
  • 記者:林 幸言編輯:林 幸言
  • 2025-06-10

青少年社交模式改變,不少機構近年提供網上文字輔導服務。有別於傳統面對面或電話輔導,求助與輔導都是以文字訊息傳達。惟有用户指平台服務排隊及等待回覆需時,輔導員更可能一人應付多人求助,回應質素也未合乎期待。有社工指文字難以深入輔導,有學者認為文字輔導不能傳達表情和語氣,實踐起來更考驗輔導員能力。 用家意見: 「一啲針對性都冇」 Tom:輔導員回覆籠統 21歲大專生 Tom,2019 年確診焦慮症及抑鬱症。她曾受家庭問題困擾,向撒瑪利亞防止自殺熱線求助無果後 , 想起文字輔導平台 Open 噏曾到校宣傳,覺得匿名形式適合自己,故向 Open 噏求助。 惟使用後,她認為輔導員回應「機械式」,籠統亦無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