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報人

記者直擊:黃大仙站壞架空電纜又關站
- BNN廣播新聞網
- 2023-09-09

記者直擊:筲箕灣山泥傾瀉冧巨石阻交通
- BNN廣播新聞網
- 2023-09-09

【圖輯】黑雨襲港逾16小時破記錄 一覽多區水浸情況
- 新報人
- 2023-09-08

黑雨下多區水浸 雨量破過百年紀錄 交通幾乎癱瘓
- BNN廣播新聞網
- 2023-09-08

恒指下跌成交額創近三個月新低 專家料美不加息對港股影響微
市場靜待美國聯儲局明日議息會議結果,大市成交淡靜,港股三大指數下滑。恒生指數今早(20日)低開57點後走勢向下,最多跌142點。午後曾低見17833點,全日收報17885點,跌111點或0.62%。大市成交額731億元,創近三個月來新低。恒生國企指數收報6181點,跌53點或0.86%;恆生科技指數收報3921點,跌62點或1.58%。 藍籌股表現疲弱,80隻藍籌股中僅18隻有升幅,成交額僅323億,佔大市成交約45%。科技板塊向下,騰訊(0700)跌1.02%,收報309.2元;美團(3690)跌逾2%,收報119.2元;阿里巴巴(9988)跌0.35%,收報84.5元,三隻股份合共拖累恒指 …
- 2023-09-20

恒指升38點終止六連跌 石油股造好內房物管受壓
美國8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稍高於預期,市場憂慮聯儲局加息機會增加。恒指今早(14日)高開92點,但其後乏力⼀度轉跌,失守萬八關口。午後反彈,全日收報18047點,升38點或0.21%,萬八關失而復得,終止六連跌。恒生國企指數收報6275點,升39點或0.63%;恒生科技指數收報4059點,升17點或0.44%。港股全日成交額逾816億元。 80隻藍籌股中41隻都有升幅,藍籌股成交金額逾333億元,佔大市成交44.89%;匯豐(0005)升1.27%,收報59.75元,貢獻恒指19點升幅;友邦保險(1299)跌2.23%,收報65.55元,拖累恒指下跌28點。 信誠證券聯席董事張智威指,沙 …
- 2023-09-14

英無現金生活普及 銀行扣賬卡成主流
在倫敦,「現金不再為王」(cash is no longer king),電子支付無孔不入,無論乘搭交通工具,以至外出用膳、購物,甚至在街上的表演者以及擦鞋匠,都提供電子收款方式,以收取觀眾賞金和費用,其中信用卡(credit card)或扣賬卡(debit card)是最常見的電子支付方法,部分店舖更表明不收現金。香港方面,港鐵公司最快於今年底引入以感應式信用卡支付車費,即是與倫敦一樣,香港乘客可以用信用卡或扣張卡一拍即可入閘乘車。有學者相信,與倫敦、紐約等大城市一樣,銀行卡或手機支付將會成為香港鐵路的主要支付工具之一,但八達通短時間內不會被完全取代。 記者 彭遠怡 張栩安 黃志偉 倫敦華人 …
- 新報人
- 2023-07-25

躲在暗處的隱形人——專訪兩位香港口述影像員
- 新報人
- 2023-07-29

聽見港產片:口述影像填補了我們的缺口
- 新報人
- 2023-07-29

英無現金生活普及 銀行扣賬卡成主流
- 新報人
- 2023-07-25

未知生,焉知死?生死教育應成人生必修課
- 新報人
- 2023-07-23

躲在暗處的隱形人——專訪兩位香港口述影像員
在放映禮堂漆黑一片之下,舞台的正後方,彭晴拿著話筒,緊鎖眉頭,盯著大銀幕裡人物的一舉一動,描述著緊湊的戲情。台下坐著的人雙眼並沒有跟著畫面跳動,但他們卻跟隨著情節的推進,不約而同地笑起來。 台下坐著的正是一群視障人士,而他們之所以能夠享受電影,背後不少得的正是一眾口述影像員。其實不只是電影,在博物館裡、拳賽觀眾席上,不同的娛樂活動上都有像彭晴、梁凱程一樣的口述影像員,為視障人士及更多的觀眾填補缺口,讓他們重組視覺的碎片,成就一幅完整的畫面。 經歷傷痛尋找方向 彭晴:是我的救贖 「她總是講得很穩陣,不疾不徐,也形容得生動。」一名聽過彭晴多場現場口述影像的視障人士說。 在約15年前,經歷過婚姻的 …
- 新報人
- 2023-07-29

從記者到舞者 在藝術路上尋回自己
在地上緩緩蜷曲、然後舒展,將四肢輕柔抬起、放下,隨心律動。徐嘉蒓跳的舞,自由、即興、超越規則。身兼舞台劇演員、即興舞者、和身體課導師的她,放下記者身份,用身體與靈魂與世界對話。以前只懂寫別人的故事,現在分享自己的故事;從聽故事到說故事,再到演故事,這位Slasher (斜棟族)如何在藝術中找到情緒出口? 有口難言 執筆無力 自小受電視新聞薰陶,大學仼兼職記者,對社會議題「肉緊」的嘉蒓,最愛發掘城市故事。令她感受最深的是曾為土瓜灣盲人工廠重建項目撰寫的專題,講述盲人輔導會在未經諮詢下計劃將工友遷至屯門安老院工作,引發工友反抗;報道出街後,成功逼使政府為盲人另覓新址。為弱勢發聲,令她感到文字對社會 …
- 新報人
- 2023-06-24

巴士迷中學時購巴士 長大後繼續追巴士夢
車—彷彿與男孩結下不解緣,對22歲的林家駿Terence來說,與車的緣份更影響了他的人生。他早在15歲已購入一輛退役巴士作收藏,讀書時加入城巴任兼職站長,18歲開始短短4年考獲10類駕駛執照。眾多車之中,Terence鍾情還是最初接觸的巴士。即使如今「巴士迷」被貼上「巴膠」的標籤,仍難阻Terence對巴士的熱衷與偏愛。Terence追巴士的旅程,原來只是剛起步,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不介意「巴膠」標籤 鍾愛德國單層巴 Terence覺得每個人表達愛好的方式不盡相同,例如有人喜歡乘搭巴士、有人喜歡觀察巴士甚至喜歡駕駛巴士。對他而言,喜歡巴士和其他興趣一樣,毋須過分在意別人評價。 Terence笑 …
- 新報人
- 2023-06-21

未知生,焉知死?生死教育應成人生必修課
- 新報人
- 2023-07-23

$3000消費券有得拎 超市加價有往績
- BNN廣播新聞網
- 2023-04-15

不滿將軍澳車禍4小時才送院 學童家長指太差
- BNN廣播新聞網
- 2023-03-25

財新內媒:封閉國家無前途 自由開放是科技創新之魂
- BNN廣播新聞網
- 2023-03-15
廣告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