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運動

始於台灣的「平民版高爾夫球」 活木球在港發展路難行?

  • 2023-01-31
  • 新報人
  • 記者:陳 歴、黎 梓晴編輯:廖珮言
  • 2023-01-31

雙腳與肩同寬,將球置於腳前方形成三角,對準球門方向用力揮動T型球桿,轉腰擊球——木製球撞入酒杯造型的球門,發出清脆而響亮的「咔」一聲,這就是活木球。這項運動的靈感源於高爾夫球,且用具價錢相對便宜,故亦被稱為「平民版高爾夫球」。  活木球於1995年由香港科技大學(下稱科大)從台灣引入香港,自此以在大專院校發展為主,現時多間大專院校均設有活木球校隊,並不時參與學界比賽。惟至今香港仍未見有全職活木球運動員,學界運動員亦要面對難覓練習場地、流失率高等問題。活木球界指宣傳和支援不足,說到底還是因為「錢」,令這一項平民運動難以在坊間普及。  由大專引入的新興運動  僅香港專稱「活木球」 活木球(Wood …

港產地壺球自立門戶 促進傷健共融

  • 2018-04-28
  • 新報人
  • 記者:郭芝琳編輯:陳鈺霏
  • 2018-04-28

新式運動在爭取成為正規認可的體育項目時均須過五關、斬六將。大專講師李石椿遠赴英國,將曾被視為冰壺宣傳工具的地壺球重新改良,重新創造一套「地壺球」運動。李石椿有意將地壺球設計成傷健、長幼共融的運動,故將玩法簡化,並於短短兩年間培訓出400多名教練,成功建立口碑。不過要讓地壺球踏上國際舞台,仍須爭取國際奧委會認可及國際重視。 規則簡單易上手 促傷健長幼共融 任職康體管理大專講師的李石樁受英國地壺球啟發,將地壺球重新設計,並編制賽規,為香港等四季無雪的地區創出一套「地壺球」運動。為吸引更多人參與,李石椿創作地壺球時刻意將玩法簡化,為求讓首次體驗地壺球的參與者,都能輕易掌握基本技巧。有別於冰壺必須於冰 …

不求名次只為掌聲 滑板場上砥礪成長

  • 2018-02-18
  • 新報人
  • 記者:江柏謙編輯:張美婷
  • 2018-02-18

就大眾而言,滑板總是「反叛」的代名詞,香港滑板運動員則選擇以獎項為滑板除去刻板標籤。不過,在比賽中取勝並非「板仔」唯 一目標,他們更希望自己的技術能夠獲得別人賞識,互相學習進步。 所以即使滑板場上得不到分數,「板仔」們仍會落力做最好。 職業選手從無教練  「板仔」互助亦師亦友 陸俊彥是第四屆亞洲沙灘運動會滑板賽事的金牌得主,曾多次代表香港出戰海外滑板賽事。陸俊彥自初次接觸滑板後,便深受滑板場內「板仔」互相鼓勵的氣氛感染,加上完成高難度動作所帶來的成就感,令他一直踩板至今。 「初學滑板時,我與一般『板仔』一樣會不斷嘗試各種花式,體驗各類地形。過程中會結識其他『板仔』,互相交流技術, 藉此不斷進步 …

人物

問題學生到港隊教練 黃正廷跳出堅毅人生

  • 新報人
  • 記者:翟睿敏編輯:陳正心
  • 2017-12-27

在彈網上一個跳躍、一個翻身,再雙手展開完美落地。看似十分簡單的動作背後,彈網運動員卻需付出許多汗水。前香港彈網代表隊成員及教練黃正廷專注發展彈網運動多年,對於他而言,彈網不只是一門運動,更是令他生命走回正軌的動力。為了將此精神薪火相傳,黃正廷更成立了香港彈網理念協會,盼望能以彈網教育年輕一代。 從彈網找到人生目標   迷途羔羊「改邪歸正」 黃正廷於1983年加入所讀中學的彈網隊,「(彈網)對我的人生是的轉捩點。」他直言從前十分頑皮,就讀「band 5」中學時「甚至會在班房打架,老師也沒法控制我們。」但接觸彈網後他的心態竟有所轉變,「跳彈網其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克服到當中的困難令我學習變得堅毅 …

人物

拗手瓜拗出自信 - 鄺梓文

  • 新報人
  • 記者:鄧綺婷編輯:陳雅筠
  • 2017-12-22

兩隻強而有力的手臂在擂台上較勁比拼,將渾身精力集中在臂上,力求扳倒對手取得勝利的榮耀。 「拗手瓜」看似是孩童玩意,但對 90 後的鄺梓文來說,拗手瓜不但助他走出童年被欺凌的陰霾,更是成 就夢想的擂台。他不甘香港拗手瓜擂台的渺小,決心為壯男們提供發揮天賦的空間,創立了腕力協會,成 為香港腕力運動組織第一人。 身型肥胖被欺凌 陽光男孩曾是運動白痴 現時 22 歲就讀科技大學數學系的鄺梓文,擁有寬厚橫大的肩膀和比一般人粗壯的手臂,穿上貼身的短袖 T 恤更能突顯出發達的二頭肌。身型健碩、性格爽朗自 信,鄺梓文有別於印象中數學系的「毒男」,以「陽光 男孩」形容更為貼切。 看著鄺梓文健碩的身型,再看著他小 …

澎湃肌肉的極端追求 健美界的辛酸

  • 2017-12-21
  • 新報人
  • 記者:張美婷編輯:陳樂彤
  • 2017-12-21

談到健美,大眾的第一印象都是身上塗滿古銅色油的健碩選手在台上擺弄著各種姿勢,務求令自己的肌肉更突出,線條更明顯。不過在健碩背後,健美運動員卻要承受著常人無法明白之苦。一切,只為展現更「美」的肌肉。 健美非健身 以「美」為重點 坊間常把「健美」和「健身」兩個概念混為一談。 國際健體及健美裁判李世琛解釋,「健美」是比拼肌肉量及美感,因此肌肉大小、線條深淺、身型比例等都是 評核準則。健美運動員以雕琢外型為目標,透過健身運動將自己的身體雕琢至完美的狀態。而「健身」則是以健康為目標,對肌肉的要求相對較低。 現時健美比賽的項目名稱沒有一個統一標準。不同的健美組織在舉辦比賽時會為項目重新命名,故項目名稱會有 …

港產摔角雙子 戲假拳真打入國際

  • 2017-12-02
  • 新報人
  • 記者:梁穎端編輯:新報人
  • 2017-12-02

躍起旋轉再踢腿,摔角手在擂台上連番打鬥,叫觀眾看得熱血沸騰。港產摔角手何顥麟和李杰森幾經努力,終能踏足世界舞台,於6月遠赴美國參加由世界摔角娛樂(WWE)舉辨的「世界輕量級經典賽」。面對被行外人形容為「假打」,二人強調摔角是運動娛樂,在觀眾面前確實拳拳到肉。但摔角運動在港並未普及,李杰森笑言,「代表香港回來後也沒有人認識。」 仿李小龍特色 穿黃黑褲登台 何顥麟及李杰森在小時候觀看摔角電視節目,漸漸對摔角產生興趣。他們透過互聯網結識一群志同道合摔角愛好者,繼而相約出來較量,一嘗摔角滋味。他們於 2004 年合資成立香港唯一摔角團體「港摔」,並致力推廣摔角。「港摔」現有約 10 名摔角手,他們更曾 …

人物

從想死到想飛 肌萎病人的滾球出國夢

  • 新報人
  • 記者:翁梓欣編輯:黃靖茜
  • 2017-11-10

慢慢看著身體肌肉機能倒退,感受著身上如玻璃割肉的痛楚,患上肌肉萎縮症的梁安琪本打算瑟縮在輪椅上靜候死神來臨。遇上病魔後的第6年,曾問「為甚麼不讓我早點死?」的她走出陰霾,全因遇上硬地滾球,盼望能帶著滾球走出香港,看看外地的日落,感恩仍能抱緊生命。 發病初期勉強可走 難忘彌敦道上跌倒  在訪問當天,梁安琪熟練地操作電動輪椅進入咖啡店,通過狹窄的通道也遊刃有餘。然而在6年前,被病魔折磨的她寧願日日躲在家中,也不願坐上輪椅。「一開始很不甘心,覺得輪椅一坐就坐一世,總覺得走多兩步可能就會康復。」她憶述,患病初期仍能勉強走動,但在平坦的路上走動亦會容易跌倒。她指,曾在彌敦道的馬路中央跌倒令她感到尷尬,「 …

人物

新一代滑浪風帆接班人 「風」狂追夢

  • 新報人
  • 記者:顧志恒編輯:新報人
  • 2016-10-25

曾於 2014 年奪得世界 RS:ONE 錦標賽女子組冠軍的馬君正加入港隊 5 年,被視為香港滑浪風帆新一代接班人。RS:ONE 是亞運會滑浪風帆正式賽項,齊集各地好手。過往戰績彪炳的她憑佳績考入大學,希望兼顧學業及練習。一年後,為專注訓練而毅然決定停學,決心追尋她的「風帆夢」。 為水而生 熱愛風帆 12 年   馬君正自 7 歲起因父母緣故學習滑浪風帆,自此一「滑」,便堅持了 12 年,「父母都喜歡這項運動,自 小在環境薰陶下我亦熱愛它。父母一直支持我,讓我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玩滑浪風帆〕。」推動她堅持多年的只有一個原因,「因為我真的很喜歡這項運動」,形容滑浪風帆等同其生命。 馬君正 …